華虹半導體(01347.HK) +4.800 (+5.486%) 沽空 $2.88億; 比率 22.130% 半日股價彈高5%收91.9元,成交額13.02億元;中芯國際(00981.HK) +0.750 (+0.825%) 沽空 $1.71億; 比率 7.672% 則下滑1.2%收89.8元。
高盛發表報告表示,對中國本土AI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持正面看法,這將有利於中芯和華虹在半導體領域的長期業務機遇。DeepSeek近期發佈了新的實驗性模型DeepSeek V3.2-Exp,該模型提升了訓練和推理效率。據此,該模型使DeepSeek的API(應用程式介面)成本降低了50%以上,該行認為這有助於生成式AI技術的更廣泛應用。隨後,國內ASIC(特定應用積體電路)和GPU廠商如寒武紀(688256.SH) +1.500 (+0.113%) 、華為和海光信息(688041.SH) -3.240 (-1.266%) 均宣布已完成對該新模型的適配。隨著從模型到半導體的本土AI解決方案不斷發展,該行預期中芯和華虹作為中國領先的晶圓代工廠,將長期受益。
該行上調中芯目標價,由95元升至117港元,同時將華虹目標價升至117港元,均維持「買入」評級。
DeepSeek發佈V3.2-Exp,API成本降低50%以上。DeepSeek於9月29日發佈其最新V3.2-Exp模型,引入DSA(DeepSeek稀疏注意力)方法以提升長文本處理效率,從而降低訓練和推理成本。據公司表示,DeepSeek的API成本因此降低了50%-75%。該行對更高效AI模型的推出持正面看法,因其可降低AI應用門檻,促進技術的廣泛採用。儘管中芯和華虹的主要產能集中在成熟製程節點,而非先進GPU/ASIC,但該行預期兩家公司將從AI相關需求增長中長期受益,包括用於數據中心的PMIC(電源管理集成電路),以及用於AI設備的藍牙 / WiFi、CIS、RF(射頻)、MCU(微控制器)等。
高盛指中國穩步擴產與技術遷移。中芯和華虹均致力於擴大產能。中芯的7nm/14nm產能正在擴張,而華虹已宣布其下一座晶圓廠將遷移至28nm製程,未來還可能進一步升級,而持續的投資將使中芯和華虹能夠滿足由AI驅動的日益增長的需求,並適應新的技術要求。(wl/u)(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。沽空資料截至 2025-10-06 12:25。) (A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。)
AASTOCKS新聞